汽车是高新区第一大支柱产业,供应链体系强则产业强。2024年,高新区东风纳米襄阳工厂、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神龙汽车襄阳工厂、东风德纳襄阳工厂“五大主机厂”与襄阳东昇机械有限公司(简称“东昇机械”)等4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拼出了高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最新“图谱”。统计显示,2024年,高新区汽车整车产量达到25万辆,同比增长17.9%,其中,新能源汽车7.9万辆,同比增长126.7%。高新区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牢牢稳住,产业转型升级站在了新起点。
加粗延长 供应链韧性强
1月21日,记者在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总装车间看到,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满载零部件,沿着既定轨道穿梭往来,一辆辆纳米01持续不断下线。
东风纳米01下线
在车间零部件整备区,印有“东昇”标志的货架格外充实。“2024年,纳米01产能平均能以每月20%的速度爬升,本地零部件供应企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总装车间工作人员介绍,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东昇机械加班加点生产,确保了相关零部件及时充足供应,为2024年后两月纳米01产销“双破万”提供了重要保障,获得东风乘用车2024年度突出贡献奖。
东昇机械助力东风纳米襄阳工厂产能提升是高新区围绕主机厂布局供应链的一个缩影。高新区经信部门负责人介绍,两年来,高新区围绕主机厂延伸供应链,收集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29家,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10家,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12家,并最终促成东昇机械、襄阳轴承、新火炬等2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有关主机厂达成配套合作。目前,东风纳米襄阳工厂高新区配套企业达到7家,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配套企业达到55家,东风日产襄阳工厂配套企业达到15家。
“冠军”助力 构筑“制造高地”
2024年11月15日,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德纳)与越南金龙汽车顺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明确,将在越南顺化建立年产8万根车桥装配生产线和齿轮加工生产线。同时,围绕技术支持、人员培训、零部件供应、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展开全方位合作。高新区主机厂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的新跨越。
东风德纳襄阳工厂生产车间
东风德纳是亚洲最大的商用车车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2020年被认定为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近三年来,通过主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计划,获得授权专利242项,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公交车等不同场景商业化应用,赋能我国公交行业新质生产力。
1月21日,记者走进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生产线繁忙有序。在这里,每30秒就下线一台车桥,发往全国各地,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国内每10台公交车就有5台匹配东风德纳客车桥。目前,东风德纳电驱动车桥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全球100多个城市。”东风德纳襄阳工厂厂长郭绪锐介绍,通过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升级,工厂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可实现多平台车桥混线生产,全面满足全球客户定制化需求。
在高新区,截至2024年,像东风德纳一样坚持创新驱动的汽车产业类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3家。作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核心节点,“冠军企业”群体不断擦亮“高新制造”金字招牌,引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迈向“新高地”。
借“云”出海 畅通“双循环”
“你看,这是一个来自广东的轻型车订单。目前,此车已从襄阳工厂发运,正经过湖南。同时,我们还能回溯这辆车的零部件供应信息。”日前,在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心,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了公司运用大数据、物理网、云计算技术搭建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平台。
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轮胎安装自动化工作站
据介绍,通过该平台,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在接到订单信息的同时,会同步将零部件订单信息发送到供应链企业,在大大提高零部件供应效率的同时,可让供应链企业周转库存率下降50%左右,实现链上企业共赢。
目前,高新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00多家,拥有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检测等完整产业链,可生产汽车零部件1000余种。如何让这些企业加速融入襄阳乃至湖北汽车产业“生态圈”?打造高质量供应链平台是“关键一招”。
2024年,高新区通过与长江汽车链、车百链等平台对接,就原材料供应、零部件供需资源共享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先后动员123家企业注册运用平台,其中,骆驼集团等3家企业通过平台与有关企业达成1.5亿元的配套合作。
当下,高新区正与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整合高新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资源,筹备搭建高新区汉江汽车供应链平台,按照“线上线下同步采集信息,线上匹配、线下撮合,协调推进”的运营模式,推动实现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全覆盖。
在国际化供应链平台搭建上,依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贸易投资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两大国家级外贸平台,打造的襄阳汽车及零部件国际独立站已于2024年12月5日通过验收正式上线,腾龙汽车等企业示范性入驻,“襄阳制造”走向前景广阔的明天。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杨柳 黎贵波 | 通讯员:李群伟 陈建
编辑:杨柳 | 校对:黎贵波
责编:刘惠 | 审核:廖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