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24年年底,市民购药出现“小高潮”。12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分赴武汉各区,暗访近20家药店发现,有的市民出于“不用白不用”的从众心理,有的药店以“医保里的钱不用完就会清零”为推销话术,诱导消费。维生素C片、益生菌、钙片等成了抢购热点。
“紧迫感”引发超需求购药
拎着满满一小袋药品,李想(化名)走出洪山区珞桂路传奇春天大药房后有些迷茫。塑料袋里装着他一次性购买的阿莫西林、肠炎宁、川贝枇杷膏、布洛芬。李想花费135.7元钱,个人支付27.83元,其余由职工医保统筹。
这虽是一笔不太大的支出,但李想的内心清楚,家里药箱里并不缺少这些常用药,川贝枇杷膏已囤了4瓶,消炎药、止痛药也有不少。但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心理驱使,他还是“随大流”买了药。
登录社交平台,他发现自己并非个例。有网友为自己没有用完的“医保统筹额度”而发愁,并发帖求助,也有网友分享各种囤药心得和攻略。
在探访时,记者发现药店生意确实“红火”。
“最近这款归脾合剂都快卖空了。”在武昌区东亭路智鹿大药房,记者随店员所指看去,药品货架上确实所剩不多。
虽然,部分顾客求购的药品出现脱销的情况,但不少药店销售人员并不愿轻易放弃难得“商机”。在武昌区一家药店,记者选购好所需的滴眼液和抗过敏乳膏后,药店销售人员主动“出击”,推销一些“健脾胃”“补气血”的药品。还有的药店在记者排队付款时会提醒,推荐购买一些可以进入职工医保统筹的维生素C片、益生菌、钙片、口服液等。这些药的单价通常在100元至300元,价格远高于普通常用药。
“医保顶额消费”非理性
据了解,医保里的“钱”分为两部分:单位缴费部分纳入统筹基金,个人缴纳部分存入个人账户。
“职工医保实行‘统账结合’制度,医保统筹额度并不是指个人账户余额,而是指一个自然年度内医保基金可以支付的医疗费用上限,即参保人在一个年度里的报销上限。”武汉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假如某人某地在2024年度的门诊统筹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上限为3500元,无论2024年的3500元额度是否用完,2025年都会“归零”,重新获得3500元额度。支付限额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有效,不滚存、不累计,不能转让他人使用,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年末不会清零,未用完的金额可跨年度累积,账户余额可用来支付符合规定的个人医疗费用或共济给亲属使用。不论是在职职工还是退休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都不会被清零。
8月14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上发表《药店诱导“医保顶额消费”害人害己》。推文中说,“互助共济”是医保的核心理念。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年度报销额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报到最高限额。
“大家既要算小账,也要算大账;既要算眼前账,又要算长远账。”有关专家认为,理性看病,购买不必要的药品会造成药品浪费,更会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无法帮助真正需要的参保患者。药店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诱导参保群众多开药、多刷卡。珍惜共有的医保资源,避免浪费和乱用医保基金,才能更好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邹小月 | 责编:苏琦琦
审核:杜红丽 | 终审: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