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的迎来送往中
成就了七省通衢的襄阳
奔流的江水
热闹的码头
塑造了襄阳的江湖气魄
也滋养了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襄阳古城正是以其历史的厚重
而为世人瞩目
襄阳的历史传承
襄阳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地处汉江中游平原腹地
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
为州、郡、路、道、府的制所
至汉末
襄阳盛况已空前
在近百年群雄争战
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
襄阳堪称
人才高地、文化高地、精神高地
自西汉以来,襄阳城历尽沧桑,但始终保持着其重要的地位。在明朝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成为全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襄阳城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和重建,但其城墙、城门等基本结构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如今,襄阳古城已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襄阳市区有三个古城遗址
它们是汉江北岸的邓城
樊城和汉江南岸的襄阳城
若论襄阳城建史
当以邓城为始
迄今已逾3000年
樊城区团山镇邓城遗址,是春秋时期邓侯国的都城。邓城土城墙遗址保存较好。邓城周长3233米,厚10至15米,残高3米,最高处达6.3米,四面都有城门。护城河宽40米左右,现为水田。城东南角外有高约8米的土合,俗称“烽火合”。城内有十字街道,西北街尚有明代兴建的宁国寺。1981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止古城遗址
襄阳还有许多从古时
传承下来的古迹遗址
分布在襄阳的各个地方
诉说着襄阳的历史故事
襄阳的古迹遗址
古城墙:襄阳古城墙长7374米,高6.5米,宽3.5米,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其城墙历经多次修缮和加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夫人城: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是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秦而命名的。如今,夫人城已成为襄阳古城的一个重要景点。
临汉门(小北门):提起古城门,襄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自然是——“小北门”,它是襄阳六大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因临近汉江得名“临汉门”。是襄阳古城的象征性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气势磅礴,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拱宸门(大北门):与小北门毗邻的大北门知晓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北门称作“拱宸门”。它东接震华门,南连“荆州古治”,该区域是明朝洪武年间筑新城时扩增的,因此得名“新城湾”。大北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是游客进出古城的重要通道。
仲宣楼:仲宣楼位于襄阳古城东南角,是为了纪念东汉著名文学家王粲而建造的。其建筑风格独特,是襄阳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昭明台:昭明台位于襄阳古城中部,是襄阳古城内最高大的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是游客游览襄阳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铁佛寺:铁佛寺位于襄阳古城西北隅,是襄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据传东晋时,高僧释道安与史学家习凿齿,为弘扬佛法,遏制汉江洪灾,在襄阳城西门外铸一尊露天铁佛塑像。唐贞观中,高僧怀赏在襄阳城西门外露天铁佛塑像处建寺庙,将铁佛塑像置于寺庙中,寺庙因有大铁佛故名铁佛寺。
鹿门寺:鹿门寺位于襄阳城东南的鹿门山,是襄阳著名的佛教胜地。其建筑风格独特,是游客参观的重要场所之一。
襄阳的现代价值
襄阳城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其现代价值也不容小觑
2022年,襄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7.8亿元,从全国百强城市第49位升至第45位,首次跻身全国地级市20强、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位。
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的部署,赋予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2023年3月13日,《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襄阳都市圈发展综合实力将跨越跃升,力争经济总量达到8000亿元,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到2025年,襄阳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5%,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力争达到8000亿元。
到2035年,全面建成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跨入Ⅰ型大城市行列,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
不仅如此
襄阳自古素有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美誉
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现在的襄阳,县县通高铁和高速公路2条以上,机场航线覆盖国内主要大城市,小河港区通江达海,客货运网四通发达。“十三五”期间,襄阳迈入高铁时代,在这里,襄阳人乘坐高铁,10小时内可通达全国47个城市,实现1.5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郑州、5小时到北京。
襄阳
拥有2800年建制时长
大小战役难以数计
本身的存在就是“历史”
与此同时
襄阳也是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充满着无限可能
邀君亲临,共襄盛世!
来源:襄宣在岘
编辑:熊功洁
责编:刘燕 | 审核:周锴 杜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