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编制的《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襄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践作为典型案例入选报告【友好推进篇】。这标志着我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获得国家层面认可,将为全国推进相关工作提供示范参考。
2024年,襄阳市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随即启动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行动。我市创新建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机制,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由市妇联牵头打造“襄宝宝”社区早教服务站体系。这些服务站不仅是托育场所,更成为融入社区生活的“儿童友好微细胞”。
在樊城老城区,原本闲置的社区用房经过专业化改造:软包墙角、防滑地垫、可涂鸦黑板墙、符合儿童身高的阅读区等设施一应俱全。一位董家台社区的家长表示:“现在下楼就能享受早教服务,孩子们也有了安全的活动空间。”目前,30个“襄宝宝”站点已形成“15分钟托育早教服务圈”,有效缓解了幼儿照护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建立儿童参与机制,通过组建儿童议事会,推行“儿童参与六步工作法”,让儿童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去年,一名10岁儿童提出的“上学路坑洼”问题,经孩子们实地调研、绘制隐患地图后,最终推动市政部门完成路面修缮并增设安全设施。截至目前,通过儿童提案已推动解决27处公共安全隐患。
从政策设计到空间改造,从服务提升到文化培育,我市正在构建全方位的儿童友好城市生态。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强调:“儿童友好的核心是要与儿童共同建设。”如今,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儿童视角重塑城市治理模式,让“儿童优先”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我市经验的全国推广,将助力更多城市打造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发展环境,让新时代的城市建设闪耀更多童心之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丨通讯员:向芙宣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