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记者从市水利和湖泊局了解到,襄阳市河湖长制办公室近日印发《襄阳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立足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定位,以“一江九河碧水流,百库千廊润民生”为总体布局,明确未来五年幸福河湖建设路线图,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襄阳筑牢水生态屏障。
《方案》结合襄阳水系特点与治理实际,系统谋划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提升河库安全水平,加快现代水网建设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到2030年实现市级水网工程覆盖度达90%;二是维护河库健康生命,强化水污染防治与河库生态修复,推动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5%以上;三是实现河库清洁美丽,开展水域岸线修复与乡村河库综合整治,打造滨水生态绿廊;四是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探索“河库+”融合发展模式,培育生态文旅、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五是加强水文化保护传承,挖掘汉江流域特色水文化,构建水文化展览展示体系。
根据《方案》目标,到2030年全市将累计建成不少于150个市级幸福河湖,实现重要河库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证率≥90%、3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90%,建成一批“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方案》明确分级推进机制,按年度分解建设任务,稳步推进,确保建设成效落地见效。为保障目标达成,《方案》从组织领导、资金筹措、科技支撑、监督管理、宣传引导五大维度强化保障,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深化“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进“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共建”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同时,建立幸福河湖名录动态管理与退出机制,将建设成效纳入河湖长制考核,确保建设质量经得起实践与群众检验。
当前,襄阳已拥有莺河、淳河国家级幸福河湖试点等一批示范典型。此次《方案》的印发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河湖保护治理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深度转变,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态动能,让群众在“亲水、近水、乐水”中切实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下一步,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将统筹推进《方案》落地,定期开展督导调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全力书写新时代襄阳水生态保护治理新篇章。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严俊杰丨通讯员:谭天福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