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募集善款4.77亿元,接受捐赠物资价值约4000万元,慈善援助药品价值约4865万元,善款支出4.66亿元,惠及困难群体100余万人次……这一连串沉甸甸的数字,是襄阳市慈善总会第六届理事会自2020年6月换届以来,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与力量的“五年答卷”。
五年来,市慈善总会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民生保障,在襄阳大地上书写了“大爱襄阳”的生动篇章。
这份答卷,体现在对困难群体细致入微的关怀上。市慈善总会坚持精准作为,将慈善资源用在刀刃上。从元旦、春节期间的“慈善情·暖万家”慰问,到持续开办助力500多名寒门学子圆梦高中的“慈善阳光班”;从“金凤工程”等系列活动累计资助1800多名困难大学生,到“一路童行·暖心向阳”为偏远地区孩子送去体育用品,教育助学链条不断完善。
关爱“一老一小”,情系特殊群体。总会启动了“关爱农村孤寡和五保老人”“助力养老事业·托起幸福夕阳”等项目,为老人送去温暖;开展“情暖童心·鼎力襄助”活动,呵护留守、困境儿童成长。同时,与武汉亚心医院合作开展先心病筛查救助,为50多名困难患者减免手术费用;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为重大疾病患者发放价值4865万元的救命药,并为行动不便者送药上门。慈善的阳光,照亮了众多困难家庭的前行之路。
这份答卷,源自慈善募集方式的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市慈善总会积极拓展渠道,构建了多元化的募集格局。项目募捐亮点纷呈,“乡村振兴·慈善先行”“慈善惠民·点亮乡村振兴路”等主题项目精准对接时代需求;“慈善团年宴”等传统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单届募集善款及物资价值创下历史新高。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总会扎实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全市各村(社区)发布400多个项目,募集资金700余万元,激发了基层慈善活力;“医路同行”慈善医疗救助项目筹集善款500多万元,为100多名大病患者减轻负担。此外,爱心基金规模持续壮大,五年新增各类基金43个,总额超2000万元,形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慈善提升救助能力的多赢格局。
这份答卷,书写在一次次应急响应的冲锋线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市慈善总会闻令而动,高效运转,累计接收抗疫款物超4亿元,占全市接收总量的一半以上,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在防汛救灾等危急关头,总会同样迅速行动,募集救灾款物300余万元,组织力量驰援灾区。五年来,总会不断完善应急机制,确保每一笔捐赠规范、透明、高效地用于一线,在大战大考中展现了慈善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这份答卷,背后是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依法行善,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项目执行及管理费用支出远低于国家标准。通过官网、官微等平台全面及时公开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公开透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2023年,总会被评为最高等级的“5A级社会组织”,标志着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了新高度。五载耕耘,硕果盈枝。襄阳市慈善总会用近5亿元的爱心募集和超百万人次的惠及面,深刻诠释了“慈善为民”的初心使命。
市慈善总会新当选会长彭政海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襄阳慈善事业必将汇聚更多爱心力量,为助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徐勇 | 通讯员:李航 罗娅婷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