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不停水了,水压稳定,水也清了,方便多了。”连日来,谷城县西关街居民纷纷为政府点赞。清澈安全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切实解决了大家的用水难题。
党建引领接诉即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襄阳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并运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推动解决重点民生诉求的工作机制,印发《2025年襄阳市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推动解决重点民生诉求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每月确定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与属地协同解决。
《方案》印发以来,市县两级共召开现场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100余次,解决饮水难、停车难等问题60余个,推动服务从“解决一件事”向“治理一类事”延伸,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畅通诉求渠道
巩固提升“接诉即办”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以12345热线为主渠道的诉求受理平台,整合热线电话、政风行风信箱、市营商环境投诉热线等线上线下诉求渠道,确保企业、群众诉求应接尽接。建立与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以及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一站式”归集并响应全市企业、群众的诉求。
拓宽基层党组织“家门口”诉求渠道。将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打造为线下诉求征集的主阵地,开通“襄帮帮”服务热线,并安排专人接待、记录。发挥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院落议事、楼门恳谈活动,主动收集群众诉求,建立民情日志。
拓展“两代表一委员”联络渠道。在基层、企业、民生服务机构等地设立“代表委员联系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接待群众、深入调研,将收集到的共性及重点民生诉求整理成议案、提案或专项报告。开展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走进“基层治理一线”等活动,督促解决城区养鸽扰民、闸口美食一条街停车难等问题。
提升办理质效
建立定期研究机制。市县两级建立“每月一题”专题研究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制定专项重点民生诉求治理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攻坚方向及责任分工,推动从“被动接诉”向“主动治理”转变。
建立清单推进机制。建立问题清单,依据“紧急程度、涉及范围、解决难度”进行分级标注,明确诉求内容、反映人以及涉及单位等核心信息。建立责任清单,明确牵头单位、协同单位和具体经办人。建立措施清单,制定具体解决方案,明确办理步骤、时间节点与预期效果,确保措施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以“清单化管理”推动责任落实,实现诉求办理“靶向精准、闭环高效”。襄州区探索构建“选题、交题、破题、答题、评题、督题、延题”七题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了“襄州孤独一棵树”附近防溺水安全问题。
建立协同会商机制。对于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解决的民生诉求,由主责部门提请本级党委和政府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体会诊、联合行动。会商确定的解决方案由主责单位跟踪督办,协同单位限期反馈办理进展,确保“会商一件、解决一件”。市住建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事前协商、事中监管、事后服务等环节进行优化,有效解决协商难、维护难等问题。
建立评价评估机制。开展群众评价,通过电话回访、线上问卷、现场走访等形式,让诉求人对办理态度、解决效果予以“打分”。开展组织评价,由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专班针对办理单位的响应速度、协作能力、长效措施开展综合评估。开展第三方评价,引入专业机构,对诉求办理的公平性、规范性以及社会影响进行独立评估,以保障办理质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韩犁夫丨通讯员:潘科 陈露阳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