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笔房租补贴帮我开了店,是我们一家人的希望!”11月3日,在东津新区东津镇二社村,残疾人汪进看着自家农资商店里来往不断的顾客,脸上写满欣慰。
曾经,汪进因为身体残疾,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在东津新区社会事务局的一次走访中,工作人员了解到,汪进有意愿开办农资商店却受困于启动资金。工作人员当即主动对接残疾人创业扶持政策,协助他准备申报材料、多方沟通协调,最终成功申请到三年共3万元的经营场所租赁补贴,为创业铺平了道路。
汪进的成功创业,是该区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破解“起步难”问题之后,如何帮助残疾人获得稳定岗位、实现持续增收,成为东津新区社会事务局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该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残联工作部署,聚焦残疾人多元化需求,构建起覆盖创业全周期的精准帮扶体系,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护航残疾人就业创业、自立自强。
精准施策,夯实创业保障基础。将政策保障作为帮扶工作的首要环节,通过精准施策激发残疾人创业内生动力。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该区不仅提供经营场所租赁补贴、设备购置补贴等实质性支持,还提供“一对一”的全程代办服务,协助办理各项手续,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多方联动,拓宽稳定就业渠道。联合多部门打造“培训+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根据每位残疾人的身体条件和就业意向,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手工艺、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一批市场需求旺、就业门槛低的实用技能培训项目陆续推出,显著提升了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推行“师徒制”教学模式,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强化实操训练,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
技能赋能,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着眼于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持续优化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理论+实操”相结合,确保学员不仅听得懂,更能上手操作。通过系统培训,众多残疾人掌握了电商运营、手工艺制作等一技之长,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营造氛围,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扶持政策和成功典型,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东津新区已累计帮助150名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之路,实现了“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生活有希望”的转变。该区社会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机制,深化政企合作,创新帮扶方式,助力更多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融入社会、创造精彩人生。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朱科 毛陈宇丨通讯员:肖佳 赵进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