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47706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惯犯屡教不改 男子冒充公职人员行骗终获刑 [editor] => 李潇凝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11-03 16:32:29 [published] => 2025-11-03 16:32:29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5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28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一名有多次入狱经历的男子刘某,刑满释放后仍不思悔改,通过伪造身份、编造虚假事由等手段,多次对他人实施招摇撞骗,不仅骗取财物,还损害社会公信力,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宜城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刘某在刑满释放或出看守所后,先后策划并实施了两起招摇撞骗行为,其核心作案手法均是利用掌握的“真实信息碎片”,拼凑出虚假身份与情节,逐步诱导被害人放松警惕。

在第一起案件中,刘某刚从看守所释放,便利用此前在狱中得知的狱友家庭隐私信息,冒充监狱工作人员与狱友家属取得联系。他精准说出被害人家庭细节以获取信任,随后编造“有人拖欠被害人家庭7万元款项”的谎言,在勾起被害人对“大额回款”的期待后,又以需代办生活费“上账”为由,向被害人索要1000元现金。到案后刘某供述,其正是抓住被害人心理,“先画一张7万元的‘饼’,让对方觉得后续给1000元不算损失,从而顺利得手”。

第二起案件的作案过程更具欺骗性。刘某初次接触被害人时,便手持一件假警用大衣暗示自己的“公职身份”,后因再次入狱导致骗局暂时中断。待其刑满释放后,竟主动联系被害人,将半年的失联编造为“受指派在云南执行缉毒秘密任务,期间严禁对外通讯”。为进一步巩固信任,他还向被害人许下“帮忙安排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保送被害人孩子进当地最好中学”的空头承诺,日常仅通过赠送少量鸡蛋、蔬菜等小额物品,伪装自己的“诚意”。短短数日内,被害人便完全卸下心防,刘某不仅骗得财物,还与被害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直至案发后民警介入,被害人才察觉此前相处中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在悲愤中对刘某予以斥责,但已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2025年10月30日,宜城市人民法院综合考量刘某的犯罪事实、情节及社会危害性,认定其行为已构成招摇撞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闵佳 | 通讯员:刘晓妍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11/35e76862df1169fa8b20a8e40b808809.jpg [id] => 3719852 [ratio] => 0.5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47706.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47706.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闵佳 [author] => 闵佳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cn/a/10125/202511/35e76862df1169fa8b20a8e40b808809.jpg [id] => 3719852 [ratio] => 0.57 ) ) [oldpv] => 112 [all_pv] => 0 ) 1

惯犯屡教不改 男子冒充公职人员行骗终获刑

©原创   2025-11-03 16:32  


一名有多次入狱经历的男子刘某,刑满释放后仍不思悔改,通过伪造身份、编造虚假事由等手段,多次对他人实施招摇撞骗,不仅骗取财物,还损害社会公信力,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宜城市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刘某在刑满释放或出看守所后,先后策划并实施了两起招摇撞骗行为,其核心作案手法均是利用掌握的“真实信息碎片”,拼凑出虚假身份与情节,逐步诱导被害人放松警惕。

在第一起案件中,刘某刚从看守所释放,便利用此前在狱中得知的狱友家庭隐私信息,冒充监狱工作人员与狱友家属取得联系。他精准说出被害人家庭细节以获取信任,随后编造“有人拖欠被害人家庭7万元款项”的谎言,在勾起被害人对“大额回款”的期待后,又以需代办生活费“上账”为由,向被害人索要1000元现金。到案后刘某供述,其正是抓住被害人心理,“先画一张7万元的‘饼’,让对方觉得后续给1000元不算损失,从而顺利得手”。

第二起案件的作案过程更具欺骗性。刘某初次接触被害人时,便手持一件假警用大衣暗示自己的“公职身份”,后因再次入狱导致骗局暂时中断。待其刑满释放后,竟主动联系被害人,将半年的失联编造为“受指派在云南执行缉毒秘密任务,期间严禁对外通讯”。为进一步巩固信任,他还向被害人许下“帮忙安排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保送被害人孩子进当地最好中学”的空头承诺,日常仅通过赠送少量鸡蛋、蔬菜等小额物品,伪装自己的“诚意”。短短数日内,被害人便完全卸下心防,刘某不仅骗得财物,还与被害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直至案发后民警介入,被害人才察觉此前相处中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在悲愤中对刘某予以斥责,但已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2025年10月30日,宜城市人民法院综合考量刘某的犯罪事实、情节及社会危害性,认定其行为已构成招摇撞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闵佳 | 通讯员:刘晓妍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