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加快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襄阳市委办公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正式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利好政策接连出台,低空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襄阳航空航天产业起步早、基础牢,发展低空经济具有优势、大有可为。为了更好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抢占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市委办公室成立专题调研组,在研究有关政策、学习外地经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形成如下报告。
襄阳工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较好,在低空经济相关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具备可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有军工系和北航系的独特发展资源、有抢占机遇抱团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方面有利条件。
但对比先行地区的发展态势和已有基础,我市发展低空经济既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挑战,也有亟待重视解决的瓶颈制约,主要是投资低空经济面临不容忽视的风险、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空域资源利用受限制、关联产业综合实力不强、应用场景培育需深化拓展、组织协调机制不够顺畅。
为此建议: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强化前瞻布局。一是加快建设通用机场。建议市级层面加强统筹,大力支持枣阳通用机场的审批建设,对保康、南漳、谷城等已纳入规划的通用机场,加强调研论证,具备条件的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以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市区依托刘集机场布局建设通航基础设施,鼓励其加快开展通用航空保障服务,满足各类低空航空器起降、备降、停放、能源补给等需求。此外,建议有关方面加强调研论证和项目申报,研究市区大型医院选址建设直升机场的可行性。二是统筹布局各类低空基础设施。因地制宜编制低空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在医院、学校、体育场、高层建筑、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有序建设无人机中小型起降点、大型起降枢纽、eVTOL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平台、停机库和物料库等各类地面保障设施。同时,结合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依托三级城运中心体系,建设完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地图等低空信息基础设施。三是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加强科学论证,综合交通区位、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空域条件等因素,在樊城区航空航天工业园、高新区深圳工业园、刘集机场东侧预留通航区等备选方案中,选址谋划建设襄阳低空经济产业园,为后续企业招引、产业集聚提供平台支撑。
以培育壮大企业为本,强化产业基础。一是精准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eVTOL是城市空中交通这一广阔应用场景的核心载体,具有智能、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等优势,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发展潜能巨大。建议抢抓eVTOL行业竞争和厂商布局的关键窗口,招引亿航、沃兰特等龙头企业来襄落户。同时,结合实际,聚焦无人机整机、飞控、电机等无人机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二是培育壮大一批存量优质企业。依托航天42所、襄阳航空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星航航空、宏伟航空器等技术实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成长型企业,加大科研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建立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和项目库,开展常态化包保服务,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探索建立低空经济发展联盟,引导本地企业加强产业协作、共享产业资源。积极引导本地骨干企业加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在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攻克共性技术难题、共拓应用场景上提升话语权、掌握主动权。三是引导转化一批关联企业。一方面,鼓励航宇等军工企业抢抓我省政策利好机遇,发挥技术优势,加强军转民研发制造,尽快投产一批民用产品;另一方面,鉴于eVTOL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对长源东谷等有意向、有实力布局低空经济的骨干企业,加强引导支持,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其跨界经营、多元发展。
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强化业态培育。一是加强统筹推进。建议全面调查和征集全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面向运营主体共享与场景运用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借鉴安徽等地做法,鼓励各地各部门梳理整合各领域低空飞行服务需求,适时发布公共服务领域低空场景指导目录和需求清单,以引导供需适配。加强对存量应用场景的监管服务,统筹协调空域申请、航线使用等具体问题,减轻企业沟通运营成本。消除应用场景所在行业在招投标、审批等环节存在的准入壁垒,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适度向本地龙头企业倾斜。二是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建议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低空飞行航空器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由汉江国投牵头,统筹开展政府购买商业飞行服务,便于积累经验、收集数据、优化方式、降低成本。建议把“低空+应急救援”作为主攻方向,配合航宇公司加快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形成辐射更广的应用服务能力。三是探索市场化应用。加强与中国物流、顺丰等在襄物流龙头企业的合作,探索开通“低空经济+物流配送”试点航线,构建航空物流“干—支—末”网络,在有条件的商圈、医院、公园等探索无人机末端配送。建议由襄阳文旅集团牵头,依托宏伟航空器产品优势,加强“低空经济+文旅”的整体规划,打造精品航空运动体验基地和飞行营地,定期举办大型航空体育和无人飞行器等赛事活动,着力拓展低空旅游消费空间。
以规划统筹为要,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出台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明确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运营项目、低空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支持举措。委托专业规划团队,制定完善专项发展规划,明晰具有襄阳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加强工作统筹,把发展低空经济纳入即将编制的“十五五”规划等各类中长期规划,予以协同部署。二是争取各类试点示范。建议结合襄阳实际,研判试验区目标类型,积极争取成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同时,梳理落实省方案明确的相关改革试点任务,在飞行服务站建设、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等方面,对接政策、争取支持。三是设立专项基金。建议依托汉江产投管理运营的襄阳市汉江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低空经济子基金,加大投资引领力度。四是做实要素保障。对质优潜力大的低空经济项目,加强金融、土地等资源保障。鼓励本地航空企业、高等院校加快引进低空经济领域紧缺创新型人才、持有专业证照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依托襄阳航空研究院、蔚蓝航校等市场主体,建设通航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加强对通航研发生产、运营维护等各类人才的本地化培养。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汪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