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上半年,襄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71.8%,同比增加2% ;PM2.5平均浓度4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这份“蓝天成绩单”背后,是全市多维度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的扎实行动。
工业减排攻坚,深挖治理潜力。先后成功申报中央大气专项资金项目36个,获资1.86亿元。在省厅下达我市470个大气治理项目的基础上,以钢铁、水泥、铸造、无机磷化工等行业为重点,自我加压,谋划工业企业治理项目600个,目前已完成352,加速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个。
精准应对重污染,应急减排“一企一策”。积极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重污染天气高发期,每天组织气象部门、行业专家开展会商研判,形势不利时启动预警。严格落实“一企一策”监管要求,通过现场督查和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督促企业按预案要求落实各项减排措施,保障应急减排成效。
面源管控精细化,筑牢立体防线。强化面源污染管控。全方位推动农作物露天禁烧工作的开展,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管控,严防连片焚烧现象发生。围绕道路扬尘、施工工地扬尘等问题,坚持日巡查、周通报、现场核查、整改“回头看”,对重点问题跟踪到底,共检查发现施工工地扬尘问题250余个。巩固餐饮油烟管控成效,按照“一点一策”清单开展重点区域餐饮聚居区常态化巡查,要求正在营业的商户开启油烟净化器并保持正常运行。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下半年将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强化污染源实时监控,深化工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同时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提质增优”,让“襄阳蓝”常驻市民生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吴芳丨通讯员:赵月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