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606971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 [editor] => 马凤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5-07 11:02:43 [published] => 2025-04-14 19:02:49 [modified] => 2025-05-07 11:24:50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971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海关将对进口煤炭进行延迟检查?

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就有1人已经去世?

网传缅甸地震灾后实拍画面?

大熊猫“宝力”遭虐待?

天津滨海新区发生海水倒灌?

上海退休教授在阳台上搞“核发电”?

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冰雹比鸡蛋还大”?暴雨过后,河南许昌“满目疮痍”?

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

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

炮制热点误导舆论 辟谣止谣共护清朗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炮制社会热点、伪造政策信息、夸大灾害灾情等方面。部分自媒体滥用AI技术制造谣言,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快速辟谣止谣,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炮制社会热点收割流量。部分自媒体和网民为博取流量,利用公众对社会热点的高度关注,恶意炮制话题,传播不实消息。如“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一文,实系某公司为婚恋平台引流,编造的虚假内容,该文虚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严重误导网络舆论。“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谣言更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蓄意制造焦虑,煽动负面情绪。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传播此类谣言,甚至借机推销保健品,造成不良影响。

伪造政策信息行骗牟利。3月,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官方名义发布虚假政策信息,企图骗取公众信任,实施诈骗活动。如“海关将对进口煤炭实施延迟检查”,编造“4月1日起通关时间延长”等不实内容,引发业界担忧,经海关部门核实为虚假信息。又如“中国应急救援管理中心发布培训发证”信息,冒用应急管理部门名义,诱导公众参与虚假培训,实则为骗取钱财,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

滥用AI技术扰乱信息生态。部分不法分子滥用AI技术生成虚假灾情图像、捏造热点话题,严重破坏网络秩序。如“上海退休教授阳台核发电”,看似图文并茂、细节充分,实为造谣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虚假图片和视频,配以煽动性文字,制造噱头,骗取流量。“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信息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引发热议和猜测。经查实为网民徐某某为博取流量、谋取利益,使用AI软件伪造,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又如“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冰雹比鸡蛋还大’”“暴雨过后,河南许昌满目疮痍”等不实信息,均为通过AI制作生成的虚假图片,其画面明显夸大灾情,增添公众焦虑。这些谣言透支社会信任,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双管齐下共筑清朗空间。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曝光典型案例,依法严惩造谣传谣者,形成有力警示震慑效应。前述“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和“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造谣者,分别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造谣“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和“80后死亡率突破5.2%”的网民也被予以行政处罚和批评教育。此外,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建立AI生成内容强制标识制度,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四月春暖花开,清明节刚过又将迎来五一小长假,旅游出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话题热度攀升,需警惕相关谣言滋生。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遇到存疑信息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炮制社会热点、伪造政策信息、夸大灾害灾情等方面。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5/63e08c0c61fe23ef91c65f461cca4525.png [id] => 3547765 [ratio] => 0.76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606971.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606971.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5/63e08c0c61fe23ef91c65f461cca4525.png [id] => 3547765 [ratio] => 0.76 ) ) [oldpv] => 2 [all_pv] => 0 ) 1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

2025-04-14 19:02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海关将对进口煤炭进行延迟检查?

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就有1人已经去世?

网传缅甸地震灾后实拍画面?

大熊猫“宝力”遭虐待?

天津滨海新区发生海水倒灌?

上海退休教授在阳台上搞“核发电”?

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冰雹比鸡蛋还大”?暴雨过后,河南许昌“满目疮痍”?

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

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

炮制热点误导舆论 辟谣止谣共护清朗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炮制社会热点、伪造政策信息、夸大灾害灾情等方面。部分自媒体滥用AI技术制造谣言,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快速辟谣止谣,维护清朗网络环境。

炮制社会热点收割流量。部分自媒体和网民为博取流量,利用公众对社会热点的高度关注,恶意炮制话题,传播不实消息。如“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一文,实系某公司为婚恋平台引流,编造的虚假内容,该文虚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严重误导网络舆论。“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谣言更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蓄意制造焦虑,煽动负面情绪。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传播此类谣言,甚至借机推销保健品,造成不良影响。

伪造政策信息行骗牟利。3月,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官方名义发布虚假政策信息,企图骗取公众信任,实施诈骗活动。如“海关将对进口煤炭实施延迟检查”,编造“4月1日起通关时间延长”等不实内容,引发业界担忧,经海关部门核实为虚假信息。又如“中国应急救援管理中心发布培训发证”信息,冒用应急管理部门名义,诱导公众参与虚假培训,实则为骗取钱财,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

滥用AI技术扰乱信息生态。部分不法分子滥用AI技术生成虚假灾情图像、捏造热点话题,严重破坏网络秩序。如“上海退休教授阳台核发电”,看似图文并茂、细节充分,实为造谣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虚假图片和视频,配以煽动性文字,制造噱头,骗取流量。“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信息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引发热议和猜测。经查实为网民徐某某为博取流量、谋取利益,使用AI软件伪造,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又如“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冰雹比鸡蛋还大’”“暴雨过后,河南许昌满目疮痍”等不实信息,均为通过AI制作生成的虚假图片,其画面明显夸大灾情,增添公众焦虑。这些谣言透支社会信任,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双管齐下共筑清朗空间。各级网信和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通过“权威辟谣+依法惩处”双管齐下,曝光典型案例,依法严惩造谣传谣者,形成有力警示震慑效应。前述“90后省级机关干部相亲,年收入35-40万元”和“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造谣者,分别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造谣“广东多地出现冰雹天气”和“80后死亡率突破5.2%”的网民也被予以行政处罚和批评教育。此外,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建立AI生成内容强制标识制度,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四月春暖花开,清明节刚过又将迎来五一小长假,旅游出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话题热度攀升,需警惕相关谣言滋生。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遇到存疑信息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