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9407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警惕!开胃山楂带来的“惊险” [editor] => 苏功萍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5-03-17 11:37:17 [published] => 2025-03-17 13:29:54 [modified] => 2025-03-20 16:44:05 [digg] => 2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3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887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近日,一位年轻女子小玲(化名)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一脸惊恐地诉说自己20分钟前吐出了一个带血的“小球”。急诊医生追问得知,小玲在晚餐后一口气吃了30余颗山楂。半小时后感觉咽喉部被堵、憋闷、气短,随后又开始腹胀;她用催吐法把吃进去的“美味”吐出来,这个带棱角与血丝的“山楂球”出现在眼前,直径约3厘米左右。

医生安抚了小玲惊恐的情绪,进行了急救检查和处置。经胃镜检查显示:小玲胃内有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球体,直径不等,约3~7厘米左右。山楂不是开胃食品吗,为什么在胃内还变成了“小球”?小玲百思不得其解,医生给了她想要的答案。

山楂又称为“山里红”,酸甜可口,常被视为开胃佳品。每100克鲜山楂果肉中维生素C多达89毫克,比柑橘类高2~3倍,比苹果高17倍。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钙含量,每100克果肉含85毫克,居群果之首。小玲胃中发现的圆形小球称为胃结石,其核心“元凶”就是鞣酸与胃酸的化学反应。山楂中富含鞣酸,这种物质在未成熟的山楂中含量更高。鞣酸具有强收敛性,在高浓度胃酸的作用下,会与胃内蛋白质(如摄入的肉类、海鲜等)结合,生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呈胶状,不溶于胃酸,成为胃结石的“核心骨架”。而山楂本身含有大量果胶和纤维素,这些粘性物质会包裹鞣酸蛋白沉淀,并与胃内其他食物残渣(如纤维、植物皮壳)混合,形成团块。胃部不断蠕动,使团块被挤压、脱水,逐渐变得坚硬,最终形成结石。

医生提醒以下4类人更易“中招”,形成胃结石:

1、胃酸分泌旺盛者:胃酸浓度越高,鞣酸反应越活跃。

2、合并高蛋白饮食者:如海鲜、肉类+山楂的组合。

3、消化功能弱者:老年人、胃动力不足、胃下垂患者。

4、空腹大量食用者:空腹时胃酸更浓,鞣酸可与胃内“内源性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沉淀物,且缺乏食物缓冲。

预防胃结石关键:科学食用4原则

1、控制单次摄入量:健康成人每日不超过10颗,胃病患者减半。

2、拒绝“危险搭配”:避免与海鲜、红肉、牛奶、柿子同食。

3、餐后1小时再吃:利用食物缓冲胃酸,减少鞣酸反应。

4、特殊人群慎食:胃溃疡、反流患者、孕妇、术后恢复期人群建议少吃。

因此,山楂虽味美切记不可多食,警惕美味带来的“惊险”。如食用后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明辉 | 通讯员:廉洁 刘艳

编辑:苏功萍 | 校对:黄娟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山楂不是开胃食品吗,为什么在胃内还变成了“小球”?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3/c2e5974c5c6272a67331f8e32c06ac58.jpg [id] => 3496311 [ratio] => 0.5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94075.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94075.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方明辉 [author] => 方明辉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503/c2e5974c5c6272a67331f8e32c06ac58.jpg [id] => 3496311 [ratio] => 0.57 ) ) [oldpv] => 80 [all_pv] => 0 ) 1

警惕!开胃山楂带来的“惊险”

2025-03-17 13:29   襄阳融媒体中心  

近日,一位年轻女子小玲(化名)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一脸惊恐地诉说自己20分钟前吐出了一个带血的“小球”。急诊医生追问得知,小玲在晚餐后一口气吃了30余颗山楂。半小时后感觉咽喉部被堵、憋闷、气短,随后又开始腹胀;她用催吐法把吃进去的“美味”吐出来,这个带棱角与血丝的“山楂球”出现在眼前,直径约3厘米左右。

医生安抚了小玲惊恐的情绪,进行了急救检查和处置。经胃镜检查显示:小玲胃内有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球体,直径不等,约3~7厘米左右。山楂不是开胃食品吗,为什么在胃内还变成了“小球”?小玲百思不得其解,医生给了她想要的答案。

山楂又称为“山里红”,酸甜可口,常被视为开胃佳品。每100克鲜山楂果肉中维生素C多达89毫克,比柑橘类高2~3倍,比苹果高17倍。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钙含量,每100克果肉含85毫克,居群果之首。小玲胃中发现的圆形小球称为胃结石,其核心“元凶”就是鞣酸与胃酸的化学反应。山楂中富含鞣酸,这种物质在未成熟的山楂中含量更高。鞣酸具有强收敛性,在高浓度胃酸的作用下,会与胃内蛋白质(如摄入的肉类、海鲜等)结合,生成鞣酸蛋白,这种物质呈胶状,不溶于胃酸,成为胃结石的“核心骨架”。而山楂本身含有大量果胶和纤维素,这些粘性物质会包裹鞣酸蛋白沉淀,并与胃内其他食物残渣(如纤维、植物皮壳)混合,形成团块。胃部不断蠕动,使团块被挤压、脱水,逐渐变得坚硬,最终形成结石。

医生提醒以下4类人更易“中招”,形成胃结石:

1、胃酸分泌旺盛者:胃酸浓度越高,鞣酸反应越活跃。

2、合并高蛋白饮食者:如海鲜、肉类+山楂的组合。

3、消化功能弱者:老年人、胃动力不足、胃下垂患者。

4、空腹大量食用者:空腹时胃酸更浓,鞣酸可与胃内“内源性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沉淀物,且缺乏食物缓冲。

预防胃结石关键:科学食用4原则

1、控制单次摄入量:健康成人每日不超过10颗,胃病患者减半。

2、拒绝“危险搭配”:避免与海鲜、红肉、牛奶、柿子同食。

3、餐后1小时再吃:利用食物缓冲胃酸,减少鞣酸反应。

4、特殊人群慎食:胃溃疡、反流患者、孕妇、术后恢复期人群建议少吃。

因此,山楂虽味美切记不可多食,警惕美味带来的“惊险”。如食用后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方明辉 | 通讯员:廉洁 刘艳

编辑:苏功萍 | 校对:黄娟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