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61783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警惕新型诈骗!网络背后的“律师”陷阱 [editor] => 周建春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10-22 22:28:48 [published] => 2024-10-22 22:28:48 [modified] => 2024-10-23 10:10:45 [digg] => 69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1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1030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很多当事人除了向律师事务所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开始选择“互联网”法律咨询服务。


然而,法律咨询公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公司通过网站、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到处招揽业务,并以“网上申请立案、无需本人操作”“不需要出庭”“某领域专长、费用低廉”“案子包赢”等为由误导涉事群众……可谓是乱象丛生、花样繁多。

案例一

原告白某与被告张某劳务合同案,工期结束,被告张某未支付劳务费2700元,原告白某多次催要未果,经“网络律师”操作,通过网上立案起诉。法官在审理中发现,被告身份信息有误,且没有经过结算,无任何证据能够证实双方存在劳务关系,原告根本没有胜诉可能。白某说是通过某网络平台向“专业律师”咨询该案并立案,共支付“法律服务费”1000余元。

案例二

原告张某与被告孙某民间借贷案,开庭时原告张某未按时到庭,书记员联系原告张某联系询问情况,张某称已花费5000元“律师服务费”在网络平台找了“专业律师”,该“律师”称一切都处理完毕,什么都不用管,因此才未到庭参加诉讼。经查看该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结果委托事项里面只有代写诉状和网上立案,其他概不负责。然而,当事人已经错过开庭时间,法院只能按撤诉处理。

案例三

原告张某与被告时某抚养费纠纷案,张某称通过网络平台咨询该案,委托该平台上的“北京金牌律师”代写诉状、网上申请立案,支付法律服务费1800元。法院在案件审查中发现,张某起诉时已经与时某离婚,无权代理时某的儿子提起诉讼,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只能撤诉后由时某的儿子以自己名义起诉。


以上案件并非个例,近期发现不少案件根本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就草率地起诉到法院,这些起诉状很多是由网络咨询平台上的“律师”代为书写,有些当事人坚信“律师”所谓的:“没有证据照样胜诉”“百分百一定能拿回钱”以及“不见面就能离婚”等承诺,从而支付高额费用。但收取高额费用的“律师”提供的服务仅代为提交起诉材料,有的“律师”甚至直接失联。

【法官提醒】

部分群众缺乏法律常识、诉讼能力较弱,遇到纠纷时容易病急乱投医,给人可乘之机。加之一些公司和机构善于包装,夸大宣传,承诺包赢官司,让人难以分辨。因此,当事人在寻求法律服务时要擦亮双眼正确识别,人民法院对是否有代理人的案件不会区别对待,广大群众在遇到纠纷时,可以亲自参加诉讼。若需要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获取法律服务,应在正规机构中选择律师和法律服务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张晋瑜;

通讯员:丰源 吴婧雯;

编辑:周建春;校对:张晋瑜;

责编:刘惠;审核:牛莉萍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法律咨询公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公司通过网站、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到处招揽业务,并以“网上申请立案、无需本人操作”“不需要出庭”“某领域专长、费用低廉”“案子包赢”等为由误导涉事群众……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10/3d44c627a8db9fb0e0a44dfd4696f1b0.jpeg [id] => 3354824 [ratio] => 0.67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61783.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61783.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周建春,张晋瑜 [author] => 周建春,张晋瑜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10/3d44c627a8db9fb0e0a44dfd4696f1b0.jpeg [id] => 3354824 [ratio] => 0.67 ) ) [oldpv] => 3125 [all_pv] => 0 ) 1

警惕新型诈骗!网络背后的“律师”陷阱

©原创   2024-10-22 22:28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很多当事人除了向律师事务所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开始选择“互联网”法律咨询服务。


然而,法律咨询公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公司通过网站、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到处招揽业务,并以“网上申请立案、无需本人操作”“不需要出庭”“某领域专长、费用低廉”“案子包赢”等为由误导涉事群众……可谓是乱象丛生、花样繁多。

案例一

原告白某与被告张某劳务合同案,工期结束,被告张某未支付劳务费2700元,原告白某多次催要未果,经“网络律师”操作,通过网上立案起诉。法官在审理中发现,被告身份信息有误,且没有经过结算,无任何证据能够证实双方存在劳务关系,原告根本没有胜诉可能。白某说是通过某网络平台向“专业律师”咨询该案并立案,共支付“法律服务费”1000余元。

案例二

原告张某与被告孙某民间借贷案,开庭时原告张某未按时到庭,书记员联系原告张某联系询问情况,张某称已花费5000元“律师服务费”在网络平台找了“专业律师”,该“律师”称一切都处理完毕,什么都不用管,因此才未到庭参加诉讼。经查看该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结果委托事项里面只有代写诉状和网上立案,其他概不负责。然而,当事人已经错过开庭时间,法院只能按撤诉处理。

案例三

原告张某与被告时某抚养费纠纷案,张某称通过网络平台咨询该案,委托该平台上的“北京金牌律师”代写诉状、网上申请立案,支付法律服务费1800元。法院在案件审查中发现,张某起诉时已经与时某离婚,无权代理时某的儿子提起诉讼,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只能撤诉后由时某的儿子以自己名义起诉。


以上案件并非个例,近期发现不少案件根本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就草率地起诉到法院,这些起诉状很多是由网络咨询平台上的“律师”代为书写,有些当事人坚信“律师”所谓的:“没有证据照样胜诉”“百分百一定能拿回钱”以及“不见面就能离婚”等承诺,从而支付高额费用。但收取高额费用的“律师”提供的服务仅代为提交起诉材料,有的“律师”甚至直接失联。

【法官提醒】

部分群众缺乏法律常识、诉讼能力较弱,遇到纠纷时容易病急乱投医,给人可乘之机。加之一些公司和机构善于包装,夸大宣传,承诺包赢官司,让人难以分辨。因此,当事人在寻求法律服务时要擦亮双眼正确识别,人民法院对是否有代理人的案件不会区别对待,广大群众在遇到纠纷时,可以亲自参加诉讼。若需要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获取法律服务,应在正规机构中选择律师和法律服务者。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张晋瑜;

通讯员:丰源 吴婧雯;

编辑:周建春;校对:张晋瑜;

责编:刘惠;审核:牛莉萍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