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37513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editor] => 尹琳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7-10 15:22:31 [published] => 2024-07-10 15:22:31 [modified] => 2024-07-10 16:15:51 [digg] => 3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3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887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当前,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不少育儿群里,都收到了“幼小”衔接的广告,从“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到“轻松习得2000+汉字”,这些广告无不在暗示:不抢跑,你的孩子就要落后了。

一些机构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制造焦虑,声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这样的言论让不少家长陷入困惑和恐慌。

家长们的焦虑:不上衔接班就输在起跑线?

在幼升小家长育儿群里,“幼小”衔接招生广告链接屡见不鲜。一些暑期衔接班的所学项目覆盖一年级主要知识点,甚至包括学科测试。在某些购物网站,“9周领跑一年级”“倒计时99天”等营销口号刺激着家长的神经。

有的家长表示,接送孩子时常收到“幼小”衔接的传单,让人不免有些慌乱。还有家长因为看到直播平台和公众号上的宣传,担心孩子不提前学习会被甩下。

甚至有些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报名衔接班,只为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他们担心孩子上一年级时,如果其他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自己的孩子会产生落差感。江苏南京家长韩女士说,小孩9月份上一年级,已经给他报“幼小”衔接班了,因为好多家长都在报,给自己买个心安吧。

专家警告:过早“抢跑”可能适得其反

其实,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然而,许多家长仍然焦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教育专家们对这种提前“抢跑”的做法持有谨慎态度。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是零起点教学。过早学习课堂内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听讲习惯,甚至造成知识“夹生饭”的情况。

一些教师也表示,家长们的焦虑往往源于对小学真实教学情况的不了解。比如,很多家长以为拼音只教几节课,实际上整个学期都在不断复习和纠正。记者了解到,某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与学校实际教学进度严重脱节,违背儿童认知规律。过早拔高也会导致重复学习,挤占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专家强调,孩子的习惯、兴趣、情感发展比提前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入学几个月后,提前学习和未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就会拉平,未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反而优于提前学习者。

“幼小”衔接:更需要“衔接”的是什么?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其实并不赞成家长们提前进行知识层面的“抢跑”,科学的“幼小”衔接更应该关注培养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衔接。

比如,通过家长的陪伴和适当训练,帮助孩子适应小学40分钟的课堂时长。同时,重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如整理个人物品、遵守社会规则和礼仪、学习早期书写握笔姿势等。

此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幼小”联合教研:家校共育助力科学衔接

2021年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发挥幼儿园和小学作用的重要举措,并启动“幼小”衔接试点。

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方式。北京丰台区方庄第一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将“幼小”衔接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他们使用日历墙、天气预报统计表、出勤签到本等工具,培养孩子的控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园长何艳华表示,“幼小”衔接并非完全禁止幼儿园在教学中接触小学相关内容,而是要避免那些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和行为。

除了北京,不少其他地方也在积极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形式。江西芦溪县教育局组织家长走进幼儿园观摩,让家长理解幼儿游戏的价值;贵阳南明区开展“幼小衔接双向教研”,促进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教师们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动手实践、趣味游戏、律动操等方式让孩子们轻松学习知识。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园还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并邀请小学一年级学生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交流互动,缓解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压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科学的“幼小”衔接,是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准备,不要因为成人的焦虑或外界的干扰,而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记者:方明辉

编辑:尹琳 | 校对:刘斌贝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不抢跑,你的孩子就要落后了?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07/2e8e3c8b39cd614a29890b93ad8832f2.jpeg [id] => 3268527 [ratio] => 0.52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37513.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37513.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方明辉 [author] => 方明辉 [terms] => Array ( [1] => [4] => Array ( [0] => 襄阳融媒体中心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07/2e8e3c8b39cd614a29890b93ad8832f2.jpeg [id] => 3268527 [ratio] => 0.52 ) ) [oldpv] => 197 [all_pv] => 0 ) 1

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2024-07-10 15:22   襄阳融媒体中心  

当前,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不少育儿群里,都收到了“幼小”衔接的广告,从“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到“轻松习得2000+汉字”,这些广告无不在暗示:不抢跑,你的孩子就要落后了。

一些机构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制造焦虑,声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这样的言论让不少家长陷入困惑和恐慌。

家长们的焦虑:不上衔接班就输在起跑线?

在幼升小家长育儿群里,“幼小”衔接招生广告链接屡见不鲜。一些暑期衔接班的所学项目覆盖一年级主要知识点,甚至包括学科测试。在某些购物网站,“9周领跑一年级”“倒计时99天”等营销口号刺激着家长的神经。

有的家长表示,接送孩子时常收到“幼小”衔接的传单,让人不免有些慌乱。还有家长因为看到直播平台和公众号上的宣传,担心孩子不提前学习会被甩下。

甚至有些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报名衔接班,只为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他们担心孩子上一年级时,如果其他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自己的孩子会产生落差感。江苏南京家长韩女士说,小孩9月份上一年级,已经给他报“幼小”衔接班了,因为好多家长都在报,给自己买个心安吧。

专家警告:过早“抢跑”可能适得其反

其实,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然而,许多家长仍然焦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教育专家们对这种提前“抢跑”的做法持有谨慎态度。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是零起点教学。过早学习课堂内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听讲习惯,甚至造成知识“夹生饭”的情况。

一些教师也表示,家长们的焦虑往往源于对小学真实教学情况的不了解。比如,很多家长以为拼音只教几节课,实际上整个学期都在不断复习和纠正。记者了解到,某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与学校实际教学进度严重脱节,违背儿童认知规律。过早拔高也会导致重复学习,挤占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专家强调,孩子的习惯、兴趣、情感发展比提前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相关研究表明,入学几个月后,提前学习和未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就会拉平,未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反而优于提前学习者。

“幼小”衔接:更需要“衔接”的是什么?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其实并不赞成家长们提前进行知识层面的“抢跑”,科学的“幼小”衔接更应该关注培养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衔接。

比如,通过家长的陪伴和适当训练,帮助孩子适应小学40分钟的课堂时长。同时,重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如整理个人物品、遵守社会规则和礼仪、学习早期书写握笔姿势等。

此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幼小”联合教研:家校共育助力科学衔接

2021年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发挥幼儿园和小学作用的重要举措,并启动“幼小”衔接试点。

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方式。北京丰台区方庄第一幼儿园通过环境创设,将“幼小”衔接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中。他们使用日历墙、天气预报统计表、出勤签到本等工具,培养孩子的控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园长何艳华表示,“幼小”衔接并非完全禁止幼儿园在教学中接触小学相关内容,而是要避免那些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和行为。

除了北京,不少其他地方也在积极探索科学的“幼小”衔接形式。江西芦溪县教育局组织家长走进幼儿园观摩,让家长理解幼儿游戏的价值;贵阳南明区开展“幼小衔接双向教研”,促进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教师们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动手实践、趣味游戏、律动操等方式让孩子们轻松学习知识。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幼儿园还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并邀请小学一年级学生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交流互动,缓解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应压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科学的“幼小”衔接,是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准备,不要因为成人的焦虑或外界的干扰,而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记者:方明辉

编辑:尹琳 | 校对:刘斌贝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