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37389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减负!一年少填300张表! [editor] => 刘燕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7-09 21:54:12 [published] => 2024-07-09 21:54:12 [modified] => 0000-00-00 00:00:00 [digg] => 1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3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编者按:近年来,基层负担沉重的问题引发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一些部门把报表当“法宝”,把数据当“成绩”,基层干部成了应对各类报表、表格的“表哥表姐”。如何整治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湖北枣阳市、麻城市以“一套表”为切入点,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漫画:基层减负 图源:新华社

枣阳:一年少填300张表

“以前一天要填上十份表,现在只用填一到两份,轻松了不少。”7月8日,枣阳吴店镇中心社区,网格员贺丽笑称自己曾是典型的“表姐”,10年前因为会操作电脑填表被招进社区,每天有一半时间对着电脑填表,出门得带着电脑以备填表之需。

表格满天飞、档案到处堆、会议时时催。“天天趴在电脑前,一整理就是三四个小时,又不敢说‘不’,做了很多无效工作。”被表格裹挟的贺丽十分不解,为何同样一件事,需要向多个部门分头报送?为何就不能一次采集,多部门共享?

贺丽道出了众多基层干部的困惑和无奈。据统计,2023年枣阳市平均每个村年度需填报表数量达341项,其中临时性报表208项,占比达60%;周期性报表133项,其中月报表、周报表占比达46%。

基层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今年6月,枣阳推行村级组织“一套表”改革,清单定责、精简表格、共享平台,切实为基层减负。

“‘一套表’就是通过机制准入和平台搭建双向发力,实现临时事项不再报、同类事项合并报、交叉事项一次报、多数事项网上报。”枣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康丹介绍。

目前,该市将所有镇村两级填报工作由原来的341项压缩到41项,其中村级填报19项,镇级填报22项。少了300张表格后,“随意报”“频繁报”“多头报”的情况基本消失。

与此同时,枣阳市正在搭建全市“一套表”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信息“聚通用”,构建起“一次录入、随时查阅、多方共享”的数据调取模式。目前,该市19项村级表格已全部纳入平台,22项镇级表格正在导入,部分村(社区)已开始运行试用。

推行“一套表”前,贺丽“被报表裹住了脚”。这一个多月来,她一有空就入户走访拉家常,解决了17户百姓愁盼的小事,成就感大幅提升。“干群关系就像走亲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贺丽说。

图源:视觉中国

麻城龟山镇:报表填送月均少九成

“从301份到24份,报表填送月均少了九成,村干部有更多精力跟群众打交道、搞服务。”7月6日,麻城市铺头坳村受涝的油茶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汪井义和农户一起清理沟渠,他边干边说。

这是麻城市龟山镇今年4月起推行“一套表”法为村干部减负带来的变化。汪井义说,去年到村报表共计3615份,今年二季度只有72份。

身陷报表“重围”,是乡村干部反映强烈的基层负担。以铺头坳村为例,5名村干部,过去有两三人围着报表转,天天趴在电脑上。“90后”村委会委员李沐晨说,镇上19个股室、镇直单位都建有工作群,每天通知消息不断,最多时一天要填表几十份,村干部自嘲是“表哥表姐”。

从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入手,龟山镇探索出“一套表”法——统筹表格下发、打通信息共享、实行简约报送,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减轻基层“表负担”。

龟山镇党委书记邹功兵介绍,过去填表多,主要是镇上各个股室、部门各报各的;如今,镇上统筹合并同类项,横向整合不同部门常用基础信息,生成可以共享的一套基础信息表,纵向将19个镇—村沟通联络群精简为1个群,实现镇—村两级报表工作单线联络,减少重复报、多头报。

乡村振兴是报表重头,村里过去对接的股室和镇直单位较多。“现在一个部门统筹,只上报需要更新、修改的部分数据,单表填报工作量减少60%以上。”边店村党支部书记段水珍说。

报表减下来,服务多起来。改革后,龟山镇村干部平均每周走访农户天数从2天增至5天。“以前经常四五天都趴在办公室。”边店村妇联主席熊浩说,现在,她隔三岔五就到独居老人家探访,过去只能见缝插针地打个电话。

“村干部又回到了群众身边。”铺头坳村六旬竹匠汪骏芳说,村里不少农户靠竹编技艺增收,今年行情不好,村干部主动帮他们跑市场、找销路。

记者手记

走出表格 走进群众

从“表”上抓,在“根”上治。

枣阳市、麻城市以“一套表”为切入点,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为基层干部松绑、为人民群众解忧,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近些年,基层负担沉重的问题引发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一些部门把报表当“法宝”,把数据当“成绩”,靠填表推动工作。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成了应对各类报表、表格的“表哥表姐”。大家普遍反映,随意报表很无奈,频繁报表很费神,多头报表很窝火,纸质报表很心疼,费时费力,又不敢说“不”。

如何整治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何防止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一套表”法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基层减负提供了有力样本,值得借鉴。报表的背后,折射的是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问题。从“一套表”延伸开来,探索搭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才是核心。

干部围绕问题转,不必困在表格里。“填表造册”看似是“小事情”,却是事关基层干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大问题”。“表”面文章少了,为群众干实事的时间就多了。

给基层干部“松绑解套”,让他们走出表格走进群众,集中精力办实事,干部的成就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更强了。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刘燕

责编:高扬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07/6426e66294672e25581ece2d2a94f056.jpeg [id] => 3268032 [ratio] => 0.81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37389.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37389.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1] => [4]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07/6426e66294672e25581ece2d2a94f056.jpeg [id] => 3268032 [ratio] => 0.81 ) ) [oldpv] => 379 [all_pv] => 0 ) 1

减负!一年少填300张表!

2024-07-09 21:54  

编者按:近年来,基层负担沉重的问题引发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一些部门把报表当“法宝”,把数据当“成绩”,基层干部成了应对各类报表、表格的“表哥表姐”。如何整治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湖北枣阳市、麻城市以“一套表”为切入点,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漫画:基层减负 图源:新华社

枣阳:一年少填300张表

“以前一天要填上十份表,现在只用填一到两份,轻松了不少。”7月8日,枣阳吴店镇中心社区,网格员贺丽笑称自己曾是典型的“表姐”,10年前因为会操作电脑填表被招进社区,每天有一半时间对着电脑填表,出门得带着电脑以备填表之需。

表格满天飞、档案到处堆、会议时时催。“天天趴在电脑前,一整理就是三四个小时,又不敢说‘不’,做了很多无效工作。”被表格裹挟的贺丽十分不解,为何同样一件事,需要向多个部门分头报送?为何就不能一次采集,多部门共享?

贺丽道出了众多基层干部的困惑和无奈。据统计,2023年枣阳市平均每个村年度需填报表数量达341项,其中临时性报表208项,占比达60%;周期性报表133项,其中月报表、周报表占比达46%。

基层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今年6月,枣阳推行村级组织“一套表”改革,清单定责、精简表格、共享平台,切实为基层减负。

“‘一套表’就是通过机制准入和平台搭建双向发力,实现临时事项不再报、同类事项合并报、交叉事项一次报、多数事项网上报。”枣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康丹介绍。

目前,该市将所有镇村两级填报工作由原来的341项压缩到41项,其中村级填报19项,镇级填报22项。少了300张表格后,“随意报”“频繁报”“多头报”的情况基本消失。

与此同时,枣阳市正在搭建全市“一套表”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信息“聚通用”,构建起“一次录入、随时查阅、多方共享”的数据调取模式。目前,该市19项村级表格已全部纳入平台,22项镇级表格正在导入,部分村(社区)已开始运行试用。

推行“一套表”前,贺丽“被报表裹住了脚”。这一个多月来,她一有空就入户走访拉家常,解决了17户百姓愁盼的小事,成就感大幅提升。“干群关系就像走亲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贺丽说。

图源:视觉中国

麻城龟山镇:报表填送月均少九成

“从301份到24份,报表填送月均少了九成,村干部有更多精力跟群众打交道、搞服务。”7月6日,麻城市铺头坳村受涝的油茶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汪井义和农户一起清理沟渠,他边干边说。

这是麻城市龟山镇今年4月起推行“一套表”法为村干部减负带来的变化。汪井义说,去年到村报表共计3615份,今年二季度只有72份。

身陷报表“重围”,是乡村干部反映强烈的基层负担。以铺头坳村为例,5名村干部,过去有两三人围着报表转,天天趴在电脑上。“90后”村委会委员李沐晨说,镇上19个股室、镇直单位都建有工作群,每天通知消息不断,最多时一天要填表几十份,村干部自嘲是“表哥表姐”。

从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入手,龟山镇探索出“一套表”法——统筹表格下发、打通信息共享、实行简约报送,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减轻基层“表负担”。

龟山镇党委书记邹功兵介绍,过去填表多,主要是镇上各个股室、部门各报各的;如今,镇上统筹合并同类项,横向整合不同部门常用基础信息,生成可以共享的一套基础信息表,纵向将19个镇—村沟通联络群精简为1个群,实现镇—村两级报表工作单线联络,减少重复报、多头报。

乡村振兴是报表重头,村里过去对接的股室和镇直单位较多。“现在一个部门统筹,只上报需要更新、修改的部分数据,单表填报工作量减少60%以上。”边店村党支部书记段水珍说。

报表减下来,服务多起来。改革后,龟山镇村干部平均每周走访农户天数从2天增至5天。“以前经常四五天都趴在办公室。”边店村妇联主席熊浩说,现在,她隔三岔五就到独居老人家探访,过去只能见缝插针地打个电话。

“村干部又回到了群众身边。”铺头坳村六旬竹匠汪骏芳说,村里不少农户靠竹编技艺增收,今年行情不好,村干部主动帮他们跑市场、找销路。

记者手记

走出表格 走进群众

从“表”上抓,在“根”上治。

枣阳市、麻城市以“一套表”为切入点,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为基层干部松绑、为人民群众解忧,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近些年,基层负担沉重的问题引发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注。一些部门把报表当“法宝”,把数据当“成绩”,靠填表推动工作。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成了应对各类报表、表格的“表哥表姐”。大家普遍反映,随意报表很无奈,频繁报表很费神,多头报表很窝火,纸质报表很心疼,费时费力,又不敢说“不”。

如何整治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何防止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一套表”法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基层减负提供了有力样本,值得借鉴。报表的背后,折射的是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问题。从“一套表”延伸开来,探索搭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才是核心。

干部围绕问题转,不必困在表格里。“填表造册”看似是“小事情”,却是事关基层干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大问题”。“表”面文章少了,为群众干实事的时间就多了。

给基层干部“松绑解套”,让他们走出表格走进群众,集中精力办实事,干部的成就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更强了。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刘燕

责编:高扬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