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33589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热搜可定制?“网络水军”的危害不可低估 [editor] => 刘澄芮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6-25 08:57:32 [published] => 2024-06-25 10:55:03 [modified] => 2024-06-26 15:01:48 [digg] => 1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3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对整个社会而言,当热搜成了生意,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而且可能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扰乱社会秩序。

时下,实时更新的微博热搜词条是很多人获取信息、新闻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些“热搜”或许并不是真正的热点,而是“网络水军”精心策划的——据6月20日央视新闻报道,前不久,河南新乡警方摧毁了一个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这个犯罪团伙使用专门的控制软件,实施批量转发、点赞、评论,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数百个账号,将客户指定的内容炒上热搜。

“你吃的瓜可能是精心定制的”——警方揭露的热搜榜背后的庞大产业链令人震惊,其运作程序是有团伙先为品牌方提供热搜规划案,并设置相关话题,然后利用手中掌握的“大V”账号,发布与项目结合的话题,进行无痕广告植入。最后,还会通过发布不带商业内容的话题,引爆话题热度,实现话题冲榜。

花钱买榜,公众并不陌生。热搜成生意,不少人也有所耳闻。但此番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话题推上热搜的大量转赞评,并非来自一个个“僵尸粉”,其中有不少是有着庞大粉丝数量和一定影响力、真实使用的网络“大V”账号,话题的发布与项目内容的结合自然、无痕,甚至还有不带商业内容的话题混杂其间,这无疑让制造、操控热搜的行为更加隐蔽,让相关词条更具迷惑性,也增加了相关部门发现、查处这类行为的难度。

从多年前的“紫光阁地沟油”上热搜事件,到曾登上热搜第一的“00后宁愿摆摊也不想上班”话题,这些事后都被证明是被“网络水军”炒出来的。这类被操控上榜的话题,很多事实是虚假、离奇的,观点是极具煽动性的。客户之所以花钱买榜,有的是想通过刷点击量、关注度来寻求利益变现,有的是试图用“群众”的力量为自家机构和业务打广告,还有的则是企图通过制造负面影响来打压竞争对手,或者粉丝为偶像明星应援打榜。热搜榜背后一双双看不见的手,让这个万众瞩目的榜单变成了只要交够了钱,就能上台“表演”的舞台。

热搜榜背后庞大的产业链,让不少网友感叹“开了眼”,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恐怕不止是“看了半天热闹,最后发现被忽悠了”这么简单。

“水军”炒出来的热搜会对围观网友造成误导和欺骗,加剧群体间对立,影响公众情绪与心态,甚至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干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认知、判断;被操纵的榜单可能使相关话题的舆论风向发生转变,榜单涉及的个人与机构可能面临相关权益受损、竞争环境恶化等问题;被炮制、炒作出来的榜单严重妨害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当互联网成为“网络水军”兴风作浪、唯利是图的阵地,互联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恐怕无从谈起。对整个社会而言,当热搜成了生意,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而且可能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扰乱社会秩序。

刷阅读量、刷话题榜、微博加粉、电影刷分、视频网站刷观看量、直播平台加粉、刷APP排行榜……“网络水军”兴风作浪、无孔不入的嚣张与任性值得警惕。热搜产业链的曝光,更提示我们“网络水军”的水有越来越深、越来越混之势。

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与完善,为打击“网络水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相关部门依托“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让打击治理“网络水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如此,仍需看到,当前“网络水军”兴风作浪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因而,打击治理工作不仅是对监测侦查、技术突破能力的考验,某种角度说更是一场协同战、持久战。

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提升精准辨别及查处“水军”的本领;平台要压实责任,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及时发现可疑账号,对疑似操纵热搜的内容予以屏蔽和清理;网友也是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期待各方能进一步认清“网络水军”的危害,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合力而为,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还网络世界一片清朗天空。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刘澄芮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thumb/10008/202406/54702fa4e51f42ba15d31866c5affea3.jpg@w1179_h663.jpg [id] => 28559455 [ratio] => 0.63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33589.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33589.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2] => Array ( [0] => 网络 [1] => 榜单 [2] => 账号 [3] => 水军 [4] => 话题 ) [4] => Array ( [0] => 工人日报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thumb/10008/202406/54702fa4e51f42ba15d31866c5affea3.jpg@w1179_h663.jpg [id] => 28559455 [ratio] => 0.63 ) ) [oldpv] => 241 [all_pv] => 0 ) 1

热搜可定制?“网络水军”的危害不可低估

2024-06-25 10:55   工人日报  

对整个社会而言,当热搜成了生意,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而且可能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扰乱社会秩序。

时下,实时更新的微博热搜词条是很多人获取信息、新闻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些“热搜”或许并不是真正的热点,而是“网络水军”精心策划的——据6月20日央视新闻报道,前不久,河南新乡警方摧毁了一个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这个犯罪团伙使用专门的控制软件,实施批量转发、点赞、评论,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数百个账号,将客户指定的内容炒上热搜。

“你吃的瓜可能是精心定制的”——警方揭露的热搜榜背后的庞大产业链令人震惊,其运作程序是有团伙先为品牌方提供热搜规划案,并设置相关话题,然后利用手中掌握的“大V”账号,发布与项目结合的话题,进行无痕广告植入。最后,还会通过发布不带商业内容的话题,引爆话题热度,实现话题冲榜。

花钱买榜,公众并不陌生。热搜成生意,不少人也有所耳闻。但此番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话题推上热搜的大量转赞评,并非来自一个个“僵尸粉”,其中有不少是有着庞大粉丝数量和一定影响力、真实使用的网络“大V”账号,话题的发布与项目内容的结合自然、无痕,甚至还有不带商业内容的话题混杂其间,这无疑让制造、操控热搜的行为更加隐蔽,让相关词条更具迷惑性,也增加了相关部门发现、查处这类行为的难度。

从多年前的“紫光阁地沟油”上热搜事件,到曾登上热搜第一的“00后宁愿摆摊也不想上班”话题,这些事后都被证明是被“网络水军”炒出来的。这类被操控上榜的话题,很多事实是虚假、离奇的,观点是极具煽动性的。客户之所以花钱买榜,有的是想通过刷点击量、关注度来寻求利益变现,有的是试图用“群众”的力量为自家机构和业务打广告,还有的则是企图通过制造负面影响来打压竞争对手,或者粉丝为偶像明星应援打榜。热搜榜背后一双双看不见的手,让这个万众瞩目的榜单变成了只要交够了钱,就能上台“表演”的舞台。

热搜榜背后庞大的产业链,让不少网友感叹“开了眼”,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恐怕不止是“看了半天热闹,最后发现被忽悠了”这么简单。

“水军”炒出来的热搜会对围观网友造成误导和欺骗,加剧群体间对立,影响公众情绪与心态,甚至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干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认知、判断;被操纵的榜单可能使相关话题的舆论风向发生转变,榜单涉及的个人与机构可能面临相关权益受损、竞争环境恶化等问题;被炮制、炒作出来的榜单严重妨害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当互联网成为“网络水军”兴风作浪、唯利是图的阵地,互联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恐怕无从谈起。对整个社会而言,当热搜成了生意,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而且可能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扰乱社会秩序。

刷阅读量、刷话题榜、微博加粉、电影刷分、视频网站刷观看量、直播平台加粉、刷APP排行榜……“网络水军”兴风作浪、无孔不入的嚣张与任性值得警惕。热搜产业链的曝光,更提示我们“网络水军”的水有越来越深、越来越混之势。

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与完善,为打击“网络水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相关部门依托“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让打击治理“网络水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如此,仍需看到,当前“网络水军”兴风作浪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因而,打击治理工作不仅是对监测侦查、技术突破能力的考验,某种角度说更是一场协同战、持久战。

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提升精准辨别及查处“水军”的本领;平台要压实责任,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及时发现可疑账号,对疑似操纵热搜的内容予以屏蔽和清理;网友也是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期待各方能进一步认清“网络水军”的危害,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合力而为,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还网络世界一片清朗天空。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刘澄芮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