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516715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收到陌生快递还能扫码领钱?别信!已有多人被骗 [editor] => 曾嘉怡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4-22 16:08:43 [published] => 2024-04-22 16:08:43 [modified] => 2024-04-30 16:16:54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0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明明没有网购却收到快递包裹,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有小礼品和奖券,扫描二维码后还真的可以领到现金红包……请注意,这背后可能暗藏陷阱。近日,浙江宁波余姚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网络刷单诈骗案,对该案件中红包引流环节嫌疑人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涉案金额316.7万元。

今年1月29日,浙江宁波余姚市一居民报警称自己遭遇诈骗。居民钱某称,前段时间他收到一个陌生快递包裹,里面放着一份小礼品和一张二维码卡片,卡片内容为该商户为回馈老客户推出返利活动,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钱某便扫码添加了“客服”微信,随后被拉入一个微信群聊。

群聊几乎满员。钱某一进群,群管理员纷纷发出“迎新红包”,钱某一个个点进去,收获了十几元红包。随后,群管理员发来一个网址链接,要求大家下载某App,同时发布“公益任务”,任务有“浏览店铺”“分享链接”“写好评”“垫资刷单”等等,对应的奖励金额不等。

钱某正犹疑着,群里有网友发来截图,分享自己完成了任务,领到了现金红包。钱某便尝试做了几个小任务,发现的确能拿到红包。渐渐地,他不满足于小额奖励,于是在群管理员的诱惑指引下,钱某开始做奖励金额较大的任务——刷单。每完成一单,不仅本金如数退还,还有高额返利。钱某在App内接连完成任务,返利的金额打到了他的电子账户中,但始终无法提现。“客服”回复称钱某操作失误,需要重新做满10次任务才可提现,这时他察觉自己被骗,遂报警。

经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侦查发现,数个群聊的背后是一个通过包裹引流,利用刷单发红包帮助上游环节对受害人实施诈骗的电信诈骗引流团伙。该团伙成员互相拉拢其亲属、朋友、同学等人入伙,有“红包手”“气氛组”等不同分工。作案方式主要是通过微信将受害人拉入群聊,让受害人在群内做单小额返利,一步步获得受害人的信任。随后将其引流至诈骗App,在App内继续引诱受害人做大单。之后以操作失误、账户被冻结需解冻等方式诈骗受害人,形成红包返利引流诈骗。

调查走访发现,该案涉案账户148个,串并案件36起,涉及全国10余个省份,涉案金额316.7万元。在查明涉案人员犯罪行为和落脚地点后,4月8日,经多方警力配合,在广西、广东等地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17名。

近几年来,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红包引流”是此类型诈骗案件中翻新的一种诈骗手段。诈骗分子或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各种虚假返利信息吸引受害人,或通过大量发快递,用所谓“福利”吸引人扫码入群、下载App,给受害人一些蝇头小利后,再由上线诈骗团伙对受害人实施网络诈骗。

警方提醒:生活中谨慎对待来路不明的快递,不要随意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或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另外,“刷单”行为不合法,且伴随大量的诈骗陷阱,务必远离“刷单”,远离诈骗。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曾嘉怡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thumb/10125/202404/1f6d26b62ab84d2536ad5c599d2e23ba.jpeg@w960_h540.jpeg [id] => 3192347 [ratio] => 1.33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516715.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516715.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央视新闻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thumb/10125/202404/1f6d26b62ab84d2536ad5c599d2e23ba.jpeg@w960_h540.jpeg [id] => 3192347 [ratio] => 1.33 ) ) [oldpv] => 19 [all_pv] => 0 ) 1

收到陌生快递还能扫码领钱?别信!已有多人被骗

2024-04-22 16:08   央视新闻  

明明没有网购却收到快递包裹,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有小礼品和奖券,扫描二维码后还真的可以领到现金红包……请注意,这背后可能暗藏陷阱。近日,浙江宁波余姚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网络刷单诈骗案,对该案件中红包引流环节嫌疑人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涉案金额316.7万元。

今年1月29日,浙江宁波余姚市一居民报警称自己遭遇诈骗。居民钱某称,前段时间他收到一个陌生快递包裹,里面放着一份小礼品和一张二维码卡片,卡片内容为该商户为回馈老客户推出返利活动,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钱某便扫码添加了“客服”微信,随后被拉入一个微信群聊。

群聊几乎满员。钱某一进群,群管理员纷纷发出“迎新红包”,钱某一个个点进去,收获了十几元红包。随后,群管理员发来一个网址链接,要求大家下载某App,同时发布“公益任务”,任务有“浏览店铺”“分享链接”“写好评”“垫资刷单”等等,对应的奖励金额不等。

钱某正犹疑着,群里有网友发来截图,分享自己完成了任务,领到了现金红包。钱某便尝试做了几个小任务,发现的确能拿到红包。渐渐地,他不满足于小额奖励,于是在群管理员的诱惑指引下,钱某开始做奖励金额较大的任务——刷单。每完成一单,不仅本金如数退还,还有高额返利。钱某在App内接连完成任务,返利的金额打到了他的电子账户中,但始终无法提现。“客服”回复称钱某操作失误,需要重新做满10次任务才可提现,这时他察觉自己被骗,遂报警。

经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侦查发现,数个群聊的背后是一个通过包裹引流,利用刷单发红包帮助上游环节对受害人实施诈骗的电信诈骗引流团伙。该团伙成员互相拉拢其亲属、朋友、同学等人入伙,有“红包手”“气氛组”等不同分工。作案方式主要是通过微信将受害人拉入群聊,让受害人在群内做单小额返利,一步步获得受害人的信任。随后将其引流至诈骗App,在App内继续引诱受害人做大单。之后以操作失误、账户被冻结需解冻等方式诈骗受害人,形成红包返利引流诈骗。

调查走访发现,该案涉案账户148个,串并案件36起,涉及全国10余个省份,涉案金额316.7万元。在查明涉案人员犯罪行为和落脚地点后,4月8日,经多方警力配合,在广西、广东等地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17名。

近几年来,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红包引流”是此类型诈骗案件中翻新的一种诈骗手段。诈骗分子或通过社交软件发布各种虚假返利信息吸引受害人,或通过大量发快递,用所谓“福利”吸引人扫码入群、下载App,给受害人一些蝇头小利后,再由上线诈骗团伙对受害人实施网络诈骗。

警方提醒:生活中谨慎对待来路不明的快递,不要随意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或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另外,“刷单”行为不合法,且伴随大量的诈骗陷阱,务必远离“刷单”,远离诈骗。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曾嘉怡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邹燕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