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 [id] => 493482 [appid] => 1 [topicid] => 0 [galleryid] => 0 [channel_pc] => 1 [channel_wap] => 1 [channel_phone] => 1 [channel_pad] => 0 [title] => 龙年“无春年”不宜结婚?民政部回应!多年来专家屡次科普辟谣“寡妇年” [editor] => 熊功洁 [has_thumb] => 1 [created] => 2024-01-25 11:25:20 [published] => 2024-01-25 15:14:43 [modified] => 2024-02-22 08:52:33 [digg] => 0 [pv] => 0 [comments] => 0 [shares] => 14 [recommend] => 0 [importance] => 0 [status] => 6 [enablecopyright] => 0 [sort] => 0 [origin] => 0 [syscomments] => 0 [main_category] => 286 [thirdparty_audit] => 0 [flow_step] => 0 [flow_id] => 0 [flow_index] => [gzh_account_id] => 0 [gzh_account_name] => [short_title] => [virtual_shares] => 0 [content] =>

春节将至,民间盛传“龙年无春,是寡妇年,不宜结婚”等说法,引起网友关注热议。针对此类传闻,近日有网友坐不住了,在民政部官网留言,建议民政部或其它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传言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回应,对此将予以关注。

有网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有网友建议,由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发表一篇面向全社会的普及宣传文章,引导广大居民在龙年正常结婚,不要受迷信、社会传言影响,应结尽结,为我国的人口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1月22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答复网友留言,表示将对网友建议予以关注。

为何会有“寡妇年”的说法?

什么是“寡妇年”呢?“寡妇年”来自“寡年”,“寡年”也被称为“滑头年”“无春年”“盲年”,即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百姓将没有“立春”的年份叫做“无春年”,又称为“寡年”,后来有人又根据“寡”字,演绎出了“寡妇年”。

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其实很常见,平均2至3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

2023年由于“闰二月”的出现,导致2023年农历年份中有两个“立春”节气。2024年春节是2月10日,而立春是2月4日。2025年春节是2025年1月29日,而立春是2月3日,所以2024农历年整年都没有“立春”节气。

古人将“立春”与生育联系起来,春不立,则生殖不旺。“无春”,等于“无子”“无后”,而结婚最忌“无子”,所以在“无春年”结婚就会被视为不吉利。

民间流传“无春年不能结婚、双春年结婚要二婚”的说法,专家表示,“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无春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由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对个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会造成影响。

专家屡屡辟谣“寡妇年”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关于“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由来已久,并且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专家的科普辟谣也屡见报端。

2019年1月,科技日报发文称,农历猪年“无春” 天文历法是主因。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接受采访表示,“寡妇年”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出现这种现象与天文历法有关。

2013年2月,针对民间“蛇年无春,是寡妇年”的说法,民俗专家萧放表示,这只是一种民间俗信,并没有科学依据,“娱乐可以,但不要当真”。

2010年2月,民俗专家陈连山谈及“寡妇年”话题时表示,在古代,春天和爱情关系很大。没有立春好像就没有春天,就不适合结婚,这个逻辑不足以推论出寡妇年,因为还有可能推理出鳏夫年。这只是一种民俗的说法,跟科学没有关系。

为什么在专家多次辟谣的情况下,“寡妇年”的消息仍不时传出?

此前有媒体分析,现在不少商家将这种迷信说法应用在营销上,每隔几年就会传出“买桃罐头、转运珠”之类的传言,其实不过是一种营销策略。另有评论亦认为,人们扎堆结婚风潮的背后,“有商家鼓动、驱使的影子”。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熊功洁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周锴


[subtitle] => [pagecount] => 1 [sourceurl] => [banner] => Array ( ) [description] => [thumb]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01/1274401ea84129805ebc13519c2af36c.jpeg [id] => 3104217 [ratio] => 0.53 ) [url] => http://xiangyang.cjyun.org/p/493482.html [wapurl] => http://m-xiangyang.cjyun.org/p/493482.html [attachments] => Array ( ) [relates] => Array ( ) [gallery] => Array ( ) [galleries] => Array ( ) [menu] => 0 [authors] => [author] => [terms] => Array ( [4] => Array ( [0] => 极目新闻 ) [1] => ) [thumbs] => Array ( [0] => Array ( [url] => https://img.cjyun.org/a/10125/202401/1274401ea84129805ebc13519c2af36c.jpeg [id] => 3104217 [ratio] => 0.53 ) ) [oldpv] => 86 [all_pv] => 0 ) 1

龙年“无春年”不宜结婚?民政部回应!多年来专家屡次科普辟谣“寡妇年”

2024-01-25 15:14   极目新闻  

春节将至,民间盛传“龙年无春,是寡妇年,不宜结婚”等说法,引起网友关注热议。针对此类传闻,近日有网友坐不住了,在民政部官网留言,建议民政部或其它部委联合发文,引导居民不受迷信、传言影响,龙年正常结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回应,对此将予以关注。

有网友表示,“因2024年立春,处于农历2023年末,有民间传言,此年为‘寡妇年’,不适宜结婚等。此说法,严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有网友建议,由民政部或其他部委联合发文,发表一篇面向全社会的普及宣传文章,引导广大居民在龙年正常结婚,不要受迷信、社会传言影响,应结尽结,为我国的人口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1月22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答复网友留言,表示将对网友建议予以关注。

为何会有“寡妇年”的说法?

什么是“寡妇年”呢?“寡妇年”来自“寡年”,“寡年”也被称为“滑头年”“无春年”“盲年”,即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百姓将没有“立春”的年份叫做“无春年”,又称为“寡年”,后来有人又根据“寡”字,演绎出了“寡妇年”。

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其实很常见,平均2至3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

2023年由于“闰二月”的出现,导致2023年农历年份中有两个“立春”节气。2024年春节是2月10日,而立春是2月4日。2025年春节是2025年1月29日,而立春是2月3日,所以2024农历年整年都没有“立春”节气。

古人将“立春”与生育联系起来,春不立,则生殖不旺。“无春”,等于“无子”“无后”,而结婚最忌“无子”,所以在“无春年”结婚就会被视为不吉利。

民间流传“无春年不能结婚、双春年结婚要二婚”的说法,专家表示,“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无春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由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对个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会造成影响。

专家屡屡辟谣“寡妇年”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关于“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由来已久,并且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专家的科普辟谣也屡见报端。

2019年1月,科技日报发文称,农历猪年“无春” 天文历法是主因。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接受采访表示,“寡妇年”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出现这种现象与天文历法有关。

2013年2月,针对民间“蛇年无春,是寡妇年”的说法,民俗专家萧放表示,这只是一种民间俗信,并没有科学依据,“娱乐可以,但不要当真”。

2010年2月,民俗专家陈连山谈及“寡妇年”话题时表示,在古代,春天和爱情关系很大。没有立春好像就没有春天,就不适合结婚,这个逻辑不足以推论出寡妇年,因为还有可能推理出鳏夫年。这只是一种民俗的说法,跟科学没有关系。

为什么在专家多次辟谣的情况下,“寡妇年”的消息仍不时传出?

此前有媒体分析,现在不少商家将这种迷信说法应用在营销上,每隔几年就会传出“买桃罐头、转运珠”之类的传言,其实不过是一种营销策略。另有评论亦认为,人们扎堆结婚风潮的背后,“有商家鼓动、驱使的影子”。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熊功洁

责编:刘燕 审核:杜红丽 终审:周锴


登录汉水襄阳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