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1+7”人才政策,聚焦聚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清晰地看到,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各战线、各领域,都对人才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求。
如何让人才脱颖而出,开创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的生动局面?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详细介绍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大胆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开展人才工作的系列举措。“人才九条”中,利润提成触及分配制度,人才流动关乎人事体制,细粮供应突破粮食政策,“农转非”涉及户籍管理……正是这些改革破冰之举,促进人才加速向正定涌入,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九条”蕴含的人才观念,对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在思想观念上,务必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不以老眼光看人才,不以“旧账”评判人才,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在体制机制上,务必坚决破除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促进人才与用人主体“双向奔赴”。我们还要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聚焦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和贡献作为识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然,我们也要健全完善试错容错机制,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或许深藏不露,或许傲骨铮铮,或许沉默寡言,或许朴实无华。如何做善于识人、精准选人的伯乐,考验领导干部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