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久久为功,让襄阳成为一流营商环境的代名词。
营商环境事关企业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感受,也直接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过去一年,我市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对标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细化制定24条措施、125项任务清单,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
正是由于我市矢志不渝优化营商环境,广大市场主体才对襄阳的发展充满信心,比亚迪、吉利、龙蟠、龙蟒等企业纷纷“用脚投票”选择襄阳,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才得以达到5827.8亿元,成功跃居全国城市经济实力第45位。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标上级要求、对照市场期盼、对比先进地区,我市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因此,我们绝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必须认真对照市场主体意见找不足,聚焦问题症结挖病根,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切实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抓紧抓实。
要锚定“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的目标,解开思想的“绳”和“锁”,找准方法的“船”和“桥”,以思想理念破冰推动环境优化破局。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系统工程,要强化改革思维整体布局、系统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绝不是仅供参观的“样板间”“小盆景”,而是所有市场主体都能享受的“大环境”“大生态”,要坚持体验思维围绕企业定制服务。当前,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要利用数字思维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振市场信心、巩固拓展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具体行动,全力落实惠企政策,全力降低企业成本,全力提升服务质效。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做一流营商环境的营造者、维护者、代言者、宣传者,襄阳的营商环境就会越来越好,襄阳的竞争力、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