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襄评
2023年全市第一次项目建设观摩交流活动热火朝天,各县(市、区)、开发区亮出“杀手锏”、使出制胜招,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比拼,赛出了“比学赶超”的信心、干劲和成效。
在这次观摩交流活动中,有的地方成绩领先,有的地方排名靠后。无论是进位还是退步,无论是心情激动还是心有不甘,这场阶段性的项目比拼已经结束。各地要迅速将成绩“归零”、心态“归零”,继续投入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会战、持久战之中。
招商引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开春以来,各省市都拿出了开局之年当有的破局之势加速跑。榆林、洛阳、宜昌等标兵或追兵争先按下经济发展“快进键”,招引的项目无论数量还是投资额都可圈可点,“标兵渐远、追兵日近”的形势依然存在。从同类城市的发展规律看,当前襄阳已进入冲刺万亿城市“快车道”,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然而,襄阳经济运行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投资效益不高、财税收入不高、县域经济不强等短板和不足。因此,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理由松劲懈怠,更不可因眼前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而是必须警醒起来、紧张起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在招商引资的赛道上全力以赴、力争领先。
项目建设如同一场“接力赛”,落地、建设、竣工环环相扣。项目不落地,一切等于零。签约时热热闹闹,签约后冷冷清清,建设时拖拖拉拉,这在一些地方有过教训,我们不可重蹈覆辙。要健全“招、落、服”一体衔接、协同推进机制,紧盯项目签约率、入库率、转化率、开工率、达产率,实行“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全周期包保,想投资者之所想、急投资者之所急,快速扫清影响项目建设及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让每一个投资者都感受到襄阳温度和襄阳速度。同时,要用好考核指挥棒,优化考评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对深入项目一线搞服务的党员干部大力褒奖,对工作推进慢、履职不力的党员干部追责问责,营造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荣的良好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现“开门红”“满堂红”,必须保持干劲、闯劲、拼劲,以一批又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为建设襄阳都市圈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