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中的古诗文,因为与现在的白话文表达不一样,枯燥的文言文该如何理解和记忆,这让很多学生望文叹气。而襄阳五中高二学生们手绘的文言文插图漫画,就让枯燥的古诗文瞬间变得“萌萌哒”。
据襄阳五中高二年级语文老师介绍,全国新高考改革后,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大大增加,这也预示着,未来语文学习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恰好这个学期,高二年级主要完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的学习。这本书主要是古代诗歌和文言文的学习。古诗词要怎么学?小时候我们学古诗词所犯的错误之一,是逐字逐句的解释。但中国的古诗词讲究的是意境:物象陈列,勾勒画境。就像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说诗画不分家,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文本身就是美学教育,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只几笔白描,就能带你进去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去。
但现实却是,高中课本里的插图很少,而现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都远超我们的预料,于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了让学生们更透彻地理解古诗文,亲近课文里塑造的人物,部分语文老师就发动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把古代的人物从课本里“请”出来。比如《大铁锤传》里的大铁锤,每个同学对于大铁锤这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形象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草根英雄。可以萌萌哒,也可以凶猛。
以下是插画的文字说明:
1.即便没有绘画基础,但学生一旦打开思路,也可以有非凡的表现。学生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创作。比如运用“拇指画”的形式,创作出连续的画面。下图是学生用黑色便利贴和银色笔创作的四幅图。左上图: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右上图:祖母持象笏至。左下图:作者回想和妻子一起种下枇杷树的情景,幼小的树苗还不及人高。右下图:妻子归宁时和妹妹们聊起南阁子的情景。四幅图个性鲜明,简洁生动。
2.有对祖母的细节描写“持象笏至”——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其中,祖母持象笏至也被生动展现。
3.文中有对先母的细节描写——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其中,学生敏锐抓住呱呱而泣、以指叩门等细节,绘出了栩栩如生的图画。
4. 画的是《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这篇文章是苏轼的作品,没学之前,看题目,学生念都念不清,更谈不上喜欢。但在老师的讲解下,很多同学认为这是整本书里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苏轼那平淡质朴的文字背后蕴含了对表兄文与可深挚的怀念,特别是读到那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此前种种经历都在眼前浮现。学生感动此文,画下了苏轼读书卷时,想起了之前两人欢乐的过往,浮现在脑海中……
5.画的是《项羽之死》里的项羽。项羽在很多男生心目中是个大英雄。如果大家真的认真地读过那段历史,你就会被他的勇猛所折服,很多战争,都是他一个人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与之搏斗;有时徒步与数百敌兵激战。项羽,他高傲、他霸气,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情怀,这是一代叱咤风云的雄主的豪迈气概,虽然垓下自刎悲壮惨烈,但在学生心目中,项羽依然是那个英勇豪气的西楚霸王。一个人面对千军万马,丝毫不胆怯,“愿为诸军快战,为诸君溃围”,以一当百,真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
6.学生还立足文本,进行想象,选取不同视角,对项脊轩、轩中人给予新的解读。下图是以枇杷树的视角,俯视项脊轩。树叶巨大,果实满枝,树下原本的两个人,现在只剩一男子,另一个恍若幻影。
记者:方兵 通讯员:赵焕 陈艳
编辑:尹梦媛 | 校对:徐曼曼
责编:周群 | 审核:曾雄飞 王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