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3+3”新高考模式将在湖北全面实施,走班教学也将成为高中教学的常态。高考开始改革了,中考将如何变革,一直是社会比较关心的热点。 12月29日,省教育厅就下发《湖北省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将在初中阶段推行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中招生录取机制。
根据《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后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主要有统一招生、分配生招生、自主招生等招生方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学生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结果“一考多用”。任何市(州)、县(市、区)和学校不得另行组织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选拔类考试。
据省教育厅介绍,今后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有两个,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计分科目+等级呈现科目”组成,共15个科目。
其中,计分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其计分方式为原始卷面分,计入招生录取总分;等级呈现科目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生物、地理可作为计分科目,也可作为等级呈现科目,具体由各市(州)研究确定。但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其以等级形式呈现的成绩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个最低等级成绩的科目。
考试时间上,原则上,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年的6月20号至22号进行,其中生物、地理考试时间统一安排在初二年级下学期;其他科目的考试时间统一安排在初三年级下学期。
襄阳五中教务处副主任丁治东介绍,还有一个大亮点,就是把整个体育的50分,分到一年级5分,二年级5分,三年级5分,再加上中考的35分,这样可能就不能再临时突击,在三年中必须重视体育健康。
丁治东说,考试次数由终极性一考到阶段与终极结合,减轻了考生的压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考试内容上除了传统的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九门文化课外,将体艺美、生命心理实践6科也纳入考试的范围,注重了立德育人和能力素养。
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要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原则上以等级呈现方式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也可探索基于等级、以折算分数计入录取总分的方式。具体招生录取办法,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
丁治东表示,整个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跟高中配套,打破了以前高中录取完全是以分数为主的录取模式,更加侧重学生在平时的素质和平时的各种学科表现
此外,要减少和严控招生加分项目。自2017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学生的相关特长和突出表现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对此,丁治东表示,这样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平时的专长、特长,和一种突出表现,把平时对学生的奖励机制和高中录取机制相脱离,更加体现出了综合素质,更加能体现出孩子在平时的表现,不只是为了高中的录取而只是做这些事情。
据了解,新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从2017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确定宜昌市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市、州从2018、2019年秋季招收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择时开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试点,2020年全省全面推进改革,到2023年,全省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对于此次省教育厅出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市高中老师认为,实际上属于配合2018年秋季入学新高一全面推进走班制教学的配套措施,非常及时,特别是关于初中考试内容的方方面面与高中基本一致,实现了无缝对接,有利初高中教学的一体化。
而具体到襄阳,其实此次省教育厅出台的许多改革举措,襄阳都已经提前到位,许多改革成果被省厅吸纳,在方案中体现了出来,比如指标到校招生、自主招生等。不过,以后高中录取不仅仅是分数,还要让孩子走出校园、走出家庭,多动手、敢创新,改变狭隘的家庭教育观念,全面发展孩子的综合素养。
记者:方兵
编辑:陈政
责任编辑:周群
审核:曾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