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该《标准》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保障学生入学公平,严禁体罚学生,确保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控制考试次数等被写入。不过,本市不少老师和家长就表示,标准虽好,但有些要求落地尚有困难。
据了解,教育部此次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涵盖了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美丽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六大管理职责,共88条管理内容。除了对学生睡眠时间、体育锻炼、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规定外,《标准》中还明确表示,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不得提前招生、提前录取;实行均衡编班;严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家校合作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等。
对此,本市不少小学校长就表示,相比以前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规定,此次“国标”在学校管理方面更加细化,操作起来也更具人性化,虽然不少内容,是近几年来教育部门一再坚持和强调的,但也有一些新增内容,让人眼前一亮,就是对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不过,对“国标”中明确要求的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家校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睡眠时间,不少家长表示,不可能做到。
荆州街小学校长吴平说,如果仅仅就学校上学时间和老师布置的一点点作业来讲,可能还能保证,但是现在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期望值也很高,经常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实施起来很困难。
此外,也有教育人士认为,此次“国标”中,有许多对学校和教师“不”的要求,其中不乏对应试教育常见“法宝”的批判,比如当下部分学校通过提前招生、提前录取的办法首先对生源进行“掐尖”;通过划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办法保证一定的“优秀率”;周考、月考、考试排名等等,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开始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当下教育应试中,对学生公平求学利益的侵犯。
吴平认为,《标准》的出台,可以让学校有章可循,让教育初衷落到实处。但要真正落到实处,除了学校,还需家长、社会的配合。
记者:方兵
编辑:苏琦琦
责任编辑:曾雄飞
审核:艾志红